【okoerchina】长按复制到微信订阅我们吧~
【优恪测评】牙齿是人的第二副面孔。为了宝宝能够拥有一口健康的小白牙,宝爸宝妈们总是挖空心思搜寻最好的儿童牙膏。
然而,本次优恪检测的10款儿童牙膏无一优品,仅子初儿童水果健齿牙膏一款获差(D),其余9款均获警示(D-)。苯甲酸钠、月桂醇硫酸酯钠、聚乙二醇或其衍生物和有问题的着色剂成为主要扣分项。
总的来说,本次儿童牙膏糟糕的评级结果,与2015年10月发布的拥有3款优评的国际品牌儿童牙膏有一定差距。
成分测评
1、含月桂醇硫酸酯钠——降2级
本次送检的所有儿童牙膏产品均含有会刺激黏膜和牙龈的表面活性及发泡成分——月桂醇硫酸酯钠(SLS)。
SLS常被用于牙膏、洗发水等日化产品中,产生的丰富泡沫能带给人更加干净的感觉。
事实上,这种成分在牙膏中是多余的,牙膏中的摩擦剂成分就可以承担清洁的功能。美国化妆品原料评价委员会(CIR)的评估报告指出,鉴于月桂醇硫酸酯钠具有的刺激性,在驻留类产品中,其浓度不应超过1%。
2、含聚乙二醇或其衍生物——降2级
表面活性及发泡成分聚乙二醇(PEG)或其衍生物,在牙膏中可起到发泡和清洁的作用。
这些成分可使皮肤变得容易渗透,从而为有害物质渗入皮肤打开方便之门。因此,美国化妆品原料评价委员会的专家小组指出,含聚乙二醇或其衍生物的化妆品不该用在破损或患有皮疹的皮肤上。
3、含羟苯丙酯——降2级
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的评估报告显示,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物质的分子链越长(如羟苯丙酯),其雌激素的作用也会越强。
此外,在一些动物实验中,长链的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物质会影响雄性子鼠的生殖系统。
因此,欧盟条例EU Regulation No. 1004/2014规定,应用在3岁以下婴幼儿尿布范围的驻留类产品中,禁止添加羟苯丙酯,以防止该物质透过受伤的皮肤进入儿童体内。
优恪认为,这一风险在儿童牙膏产品中更为突出,因为儿童刷牙的时候可能会误吞牙膏。
4、含苯甲酸钠——降1级
防腐剂苯甲酸钠属于相对较常引起过敏的成分。
5、含问题着色剂——降1级
2007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预示部分食用色素与儿童多动症间的关联性。
欧盟随后颁布条例Regulation (EC) No 1333/2008,规定自2010年起,含有柠檬黄(E102)、日落黄(E110)等6种着色剂的食品必须明确标注“可能会给儿童的活动力和注意力带来负面影响”。
虽然牙膏并不属于食品范畴,但是儿童刷牙时也可能误吞,从而产生不良影响。厂商完全可以使用更安全的着色剂。
此外,本次检测的所有产品中,可能会有健康风险的铝、含有着色剂CI 17200、可致癌的芳香胺、可污染环境的有机卤化物、溶剂乙二醇等成分均未检出或均在痕量范围内。
6、7款无氟牙膏未因不含氟被降级
本次测评的10款儿童牙膏产品中,只有3款含氟。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指出,摄入适量的氟化物可以减少牙齿的溶解度和促进牙齿的再矿化、抑制口腔微生物生长,预防龋病的发生。
不过,过量摄入氟化物也同样有副作用。低龄儿童摄取过量的氟化物,会导致氟斑牙。
针对中国市场上的产品,如果成人牙膏不含氟化物,优恪会直接将其评为差(D),而对于儿童无氟牙膏,则不降级。
其他缺陷测评
1、未标注“每日需刷牙两次”——降2级
《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提倡每天至少要刷牙两次,晚上睡前刷牙更重要;两岁及以下婴幼儿的家长可用指套刷或软毛刷为孩子每天刷牙两次。
此外,学龄前儿童一般都会漱口,并把口腔内的异物吐出,故可用儿童含氟牙膏刷牙,但每次用量为豌豆粒大小,并在家长或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应用,以防误吞;还要注意不要给孩子使用成人牙膏。
优恪认为,厂商应该在产品标签上对这些重要信息进行提示。
2、包装材料中含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或氯化物——降1级
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氯化物在生产和回收过程中会污染环境。
3、对非玻璃瓶包装使用保护性包装盒——降1级
如果产品是一个包含牙膏、牙刷的套装,优恪认为其外包装还有意义。对非玻璃瓶包装的产品额外使用保护性盒子不仅多余,还会制造垃圾。
优恪建议
1、氟化物的摄入应适量。如果日常的饮用水中只含有很少量的氟化物,优恪建议使用含氟的儿童牙膏。当地饮用水中氟化物的具体含量,可以通过自来水厂或者环保局获知。
2、从长出第一颗牙开始,就应该有规律地护理牙齿。学龄前的孩子刷牙时仍需要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无法独自完成牙齿各个面的清洁。
本次优恪从成分、其他缺陷两个方面,对10款儿童牙膏进行了测评,仅子初儿童水果健齿牙膏一款获差(D),其余9款均获警示(D-)。
原创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侵权必究!转载请联系Copyright@okoer.com。
优恪网,专注于第三方测评,最严格的测评标准,最真实的商品信息,最“实用”的热点爆料!长按复制关注优恪网微信公号:okoerchina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